请确认您的稿件里已注明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主要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工作时间:早上8:30——下午17:30(周日除外)
(1) 请直接在本站在线投稿,编辑部免费审核(请您投稿时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以便稿件录用和杂志出刊后及时与您联系) 。 (2) 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3) 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所有来稿必须通过检测,文字复制比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学习规划建议每日问答 | 如何理解到二〇三五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本站原创 来源:本站原创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重要标志,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在勾勒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提出的一个概念。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并将第三步战略目标明确为“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不断丰富发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比原先“三步走”战略设想提前了15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时,明确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8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二,必须准确把握和合理界定“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国际上对中等发达国家没有明确定义,但主要国际组织会在年度报告中列出发达国家(地区)名单。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名单应用较广,主要是依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类发展指数(HDI,综合衡量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等确定。2020年IMF认定的发达国家(地区)有39个,人均GDP普遍超过2万美元,人均GDP最低的希腊为1.76万美元。2024年IMF认定的发达国家(地区)有41个,部分新进入国家人均GDP超过2.5万美元,人均GDP最低的拉脱维亚为2.34万美元。基于发达国家2024年2.34万美元的门槛值,按照2%左右的名义增速逐年调整(2000-2020年发达国家门槛值年均提高2%左右,2020-2024年年均提高7.5%左右),预计到2035年发达国家的门槛值将达到2.9万美元左右。考虑到发达国家门槛值调整、国内物价水平和汇率变动等不确定因素,为科学设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和合理界定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要求。大家普遍认为,应当按2020年提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的标准,将人均GDP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万美元以上)、实现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2020年不变价)作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衡量标准。

第三,我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按照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比2020年翻一番(2020年不变价)的远景目标倒算,考虑总人口预计到2035年将年均减少0.20%左右,“十五五”和“十六五”时期GDP需要年均增长4.17%。统筹考虑要素供给、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各项条件,未来10年我国GDP潜在增速完全有条件支撑年均4.17%的增长。只要我们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消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完全能够实现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